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申论热点四(10)
2011-09-15 16:13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作者:芜湖华图 来源:芜湖华图反方:体制内的公务员会更懒惰
千万别迷信“政府雇员”的出现会天然地激活政府的效率,能产生“鲶鱼效应”。由于政府雇员是聘任制的,他们的编制与薪水是特殊的,对他们的管理与考核也是区别进行,他们也不能在体制内晋升。因此,聘任制的政府雇员与体制内委任制的公务员是“两股车道”上跑的车,互相间关系不大。
在一些地方,聘任“政府雇员”可能是出于减少公务员竞争压力需要。“帕金森定律”表明,一个不称职的公务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将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名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助手。第一条要放弃利益对公务员来说是不可能的,而第二条路则使得公务员本身面临危机,能干的人可能取而代之,因此,第三条路就是最好的选择。在“帕金森定律”效应下,政府机关又要提高工作效率,又不愿意放弃公务员的既得利益,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引入“政府雇员”,他们的能力较高,又受合同制约必须勤奋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在体制内晋升,不会对体制内的公务员产生竞争压力,是体制内的公务员最好的助手。因此,当我们在为一些地方引入“政府雇员”而欢呼时,说不定体制内的公务员在偷偷地发笑。
因此,某种程度上,没有相应的机制作约束,“政府雇员”的出现,甚至会使得体制内的委任制公务员更加懒惰——反正政府雇员拿了高工资,就该多做事。而要让政府雇员制度发挥“鲶鱼效应”,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机制,让政府雇员能与体制内公务员进行竞争,直接施加压力,激发他们的动力,从而让整个政府机关都动起来。
9.2008年12月9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行政改革、公务员法等研究领域专家宋世明以“如何提升《公务员法》执行力”为主题做客“人民议事厅”与网民交流。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这里是人民议事厅,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老师。今天请您谈一谈现在《公务员法》出台的背景和它的亮点。
宋世明: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有人说中国是公务员制度的故乡,但是中国公务员制度最早建立是1993年,美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时间是1883年,1993年建立公务员制度我对它有一个基本的评价,改革开放30年,如果把政治体制作为一个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一条不断的线,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是一个光彩夺目的点。1993年以来,也有这么几个问题解决的不太好,所以要出台《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一个问题,《公务员法》权威性不够,从1994年到2005年,政府机关当中本来应该必考的,没有经过必考。
(责任编辑:芜湖_艾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