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53-4813916
0553-3831519
芜湖分校
【导读】1.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任何细节的失实,都是新闻工作的失误,都是新闻工作者的耻辱。唯有传媒和传媒人自身首先明荣知耻,方能在传媒上褒荣贬耻,激浊扬清。与此同时,亟须建立长效机制,以刚性的制度防假于未然,把虚假新闻杜绝于萌芽状态。

但是,在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也出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性在今天之所以越来越突出,是因为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影响力等都有了相当大的不同。比如,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一个小报的假新闻一般只能影响到它有限的读者。但这条假新闻如果被转载在网上,再连续转载,其影响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必须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确保新闻宣传导向正确。

一是树立正确的新闻真实观,加强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修养。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报实情、讲实话,不弄虚作假,不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力求全面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真实性。采写和发表新闻要客观公正,不得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发泄私愤,或作不公正的报道。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要从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立场出发,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修养,提高坚持真实性原则的自觉性。  

 

二是增强法制观念,防止新闻侵权。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导致虚假新闻出现的情况很多,危害性也很大。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应当增强法制观念,掌握好“法”与“非法”的界限,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尊重法人和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防止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和侵权、毁誉现象,对那些确实由于新闻报道失实造成侵权、毁誉及其他恶劣影响的,有关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应当主动承担责任,同时承认错误、做出更正。

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除了新闻媒介内部自身要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筑牢固坚实的“防假堤坝”外,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新闻监管工作的新路子,对虚假新闻、对虚假新闻记者严肃查处。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新闻界、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及时揭露虚假新闻的骗局,及时揭穿虚假新闻记者的嘴脸,形成虚假新闻人人喊打的合力,营造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安徽人事考试网 芜湖人事考试网

(责任编辑:芜湖_艾梦婷)

经典图书

  • 安徽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