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53-4813916
0553-3831519
芜湖分校

资料4: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人口增加,各国GDP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有能 力消费更多的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快速增 长,从而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数据,2006年,世界谷物 消费总量增长到20.43亿吨。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的粮食消费 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左右。这对世界 粮食市场增大了压力。资料5:方面,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粮食消费量增长。 两种相反的作用必然导致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2006年,全球粮食总储备量下降到3.75亿 吨,比上年下降16.2%;粮食期末库存只占当年总产量的17.1%,占当年总消费量的16.5%, 低于FAO确定的世界粮食安全线。迄今,全球粮食储备量已减少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给 世界粮食安全笼罩上阴影。 资料6: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东南亚国家近年来推行的“快速工业路线”,强行让制造业 快速“上轨”(例如泰国,经历97金融风暴后的反思是,泰国没有实体经济,没有好的工业 基础,导致大量贸易逆差,最终遭到了资产泡沫破灭的惩罚),在这个过程中,不惜让农业 作出巨大牺牲,也就是说,恰是亚洲国家风行大规模的“轻农伤农残农”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以东南亚为例。东南亚上世纪70年代末专注电子产业,电子工业虽然形式上是高技术 产业,但因为核心技术的缺失,与服装制造等产业相比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壁垒。前期的超额 收益很快便被新兴的中国摊平,东南亚开始放弃实体,意在打造亚太金融圈(包括穆斯林金 融中心),但遭受到金融风暴的打击,随后,反思新的经济发展之道。在2000年以后,东南 亚国家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工业的重视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同时大力削 减了农业的支持。随后,农业总的生产率和产出水平一直保持下降状态。2005年,大米主 要出口国泰国、马来西亚的农业占GDP总量下降到不足10%,印尼和越南也不到20%,国家 的资源和人力集中于第二产业,农业发展不受重视而长期停滞不前。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 是菲律宾,在上世纪70年代,菲律宾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仅占全部出口额的7%,而到了2002 年菲国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达到了90.8%。与此同时,该国也由粮食出口国变为世界第一 大米进口国。这样该国将本属于自身的粮食生产任务推卸到其他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立 在日渐薄弱的农业基础之上。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安徽人事考试网 芜湖人事考试网

(责任编辑:芜湖_艾梦婷)

经典图书

  • 安徽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