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申论热点二(2)
2011-09-15 15:37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作者:芜湖华图 来源:芜湖华图待业大学生人际交往显得封闭。调查显示,有59.3%的人很少与人交流,有话却找不到人来倾诉。有学生说:“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周围有很多同学和朋友。现在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只有我待在家里,一天都说不到几句话。很多事情吧,又不能跟父母说……”
大学生为何会待业?是就业期望值太高,放不下架子吗?调查显示,待业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对自身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
有63.8%的人认为自己介于精英阶层和普通劳动者之间,28.8%的人认为自己是普通劳动者的一员,仅有7.4%的人认为自己属于社会精英。在薪酬问题上,有48.5%的人愿意接受1001到2000元的工资收入,这远低于上海市发布的2009年毕业生指导工资。相比之下,待业大学生寻求个人发展空间的需求十分强烈。为了追求个人发展,沿海大城市成为待业大学生求职的主要地域。
2.华师大学生在研究报告中分析,待业大学生群体不能顺利就业,与当前的就业环境和产业结构有关,即待业大学生的出现,是由于总量性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引起的。多数待业大学生把个人因素视为待业的主要原因。在“大学生就业难,您认为谁的责任最大”中,52.5%的人选择了“个人”;59.3%的人认为“自身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
待就业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满意度如何?调查显示,1.3%的人“非常满意”,14.7%的人“满意”,“一般”的比例为55.9%,“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24.0%和4.0%。这说明待业大学生与高等教育培养体制之间并未呈现紧张态势。
华师大学生在研究报告中建议,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显示,尽管57.5%的待业大学生的生存成本由家庭承担,但是待业大学生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来自农村地区、非沪籍待业大学生,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遭遇生存困境。因而,建立专门的待业大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降低待业大学生的生存成本和求职风险,维护待业大学生尊严。
同时,有关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待业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贫困、来自农村地区的高校毕业生,通过最廉价、快捷的方式(如网络)进行失业登记,从而使待业大学生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基本生活补助和就业服务。要重视相关政策的宣传效果和运行效率。调查显示,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就业,但是待业大学生对现行就业扶持政策认知度较低。当然,待业大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在相关政策的有效利用中,改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研究报告中还提出,社区服务应关注待业大学生生存状况。社区可以依托社工,扩大服务的范围,在服务对象上,尽可能打破户籍限制,从而让更多的待业大学生从中受益。社区还可以根据待业大学生的自身专业特长等现实条件,及时向待业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责任编辑:芜湖_艾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