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53-4813916
0553-3831519
芜湖分校

3.一是对国家、民族的担忧。本国、本民族、人口出现负增长,或增速低于其他国家、民族,那么几十年后将在人力资源基数上处于弱势,这将对未来的国家安全、民族生存构成威胁。二是对经济增长的担扰。人口老龄化会导致青壮劳动力缺乏和社会活力、创新动力不足,还会带来需求、税源不足,从而将导致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三是对社会负担加重的担忧。人口老龄化带来工作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率大幅降低,同时,人老病多,退休金和医疗费支出也大幅上升,社会负担将加重。四是对基因损失的担忧。人口越多,人种基因越丰富,这对人类适应性进化是有利的,人口增速大幅下降甚至负增长,会带来基因的损失。五是对生老病死、天灾****保障的担忧。我国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社会保障乏力,家庭保障仍是生老病死和发生天灾****时的重要依靠,但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传统的大家庭又已解体,家庭保障功能被削弱,大量的纯老人家庭将面临保障缺失的困难。

 

4.直面老龄化现状,化危为机

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11.6%。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速度快,受现行人口政策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时间,而我国只用27年就将完成。二是“未富先老”矛盾突出,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我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现有经济和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以应对来势凶猛的老龄化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同时,我国养老服务极为薄弱,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相关社会问题凸现。

建议:

(一)完善社保制度,建立共享型的养老保障体制。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5%。60%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而97%的农村人口仍未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社会供养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养老需要。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机制,不仅可以解决养老问题,而且将有效刺激消费,减少经济下行对社会的震荡。养老保障体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扩大其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具体地说,一要解决“农转非”及失地农民的养老与医疗保险问题,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问题;二要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与五保供养水平;三要提高企业退休人员老年生活保障水平,包括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及生活补贴水平;四要解决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享受养老金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历史遗留人员问题。

(二)发展老龄产业,鼓励多方参与养老保障服务。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多种途径。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在当前,这是应对经济困难、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之一。服务业是现代社会就业增长的主渠道,发展养老产业特别是养老服务业需要大量简单劳动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选择。长远看,逐步实现养老保障社会化,可以减轻国家负担,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具体而言,一要清除阻碍非公有资本参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和完善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培育老年产品市场;二要鼓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参与养老事业。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快速,它们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管理方式和全新的理念,为养老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选择方案;三要合理分配稀缺性养老资源,为社会、企业与市场的养老服务提供有效监管与服务。

(三)倡导居家养老,发展全方位养老模式。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安徽人事考试网 芜湖人事考试网

(责任编辑:芜湖_艾梦婷)

经典图书

  • 安徽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