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申论三(9)
2011-09-15 15:50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作者:芜湖华图 来源:芜湖华图众网友对执法不严使政府欠债不还现象无法根治表示了认同。
来自深圳市的网友指出:“没有这么多信用问题?问题的关键就是看惩治力度。惩治不力,再多的法律再多的规章都没用。因为每出台一个条条框框依然有漏洞的存在,那些所谓的法律条文对行政者而言形同虚设。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现在的问题是家规不严,国法不依,何以治人。”
来自深圳市的网友更是大声疾呼:“信托,一个古老的用词,为何在今时被破坏殆尽?一个简单的手段:从法律到行为上给予贪腐、欠债的官员以严惩,拿点实际行动出来。”
9.油价又上涨了!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自6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与以往人们质疑涨价加重民生负担不同,此番油价上涨带给公众更多的则是浓重的被忽悠感——就在涨价前夕的端午节,根据此前宣布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成品油即将涨价的传言甚嚣尘上,国家发改委对此紧急辟谣,成品油价格近期不会上调,并和颜悦色地安抚大家过好端午节。
然而,义正词严的辟谣却遭遇发改委戏剧性的变脸。辟谣不到四天,就宣称上调油价,理由自然也源自成品油定价机制:即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而根据监测,自2009年3月25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上调以来,国际油价从当初的40多美元一桶一路飙升到了62美元,已到了调价的节点。
本是按照定价规则的正常调价,缘何变成了发改委公然藐视公众智商的变脸行为?有一种说法是,由于调价适逢端午小长假,出于维护市场秩序的考虑,政府为防止提前宣布涨价引发市场囤油而导致缺供。这似乎能一定程度解释发改委导演这场令公众错愕的调价游戏的原因。而在此过程中饱受信息欺骗,抑或利益受损的公众,则显然不会偏信所谓的市场秩序维护之语。根据此前石油巨头追随国际油价快涨慢跌的经验,公众更偏于认定,相关部门充当的只是垄断集团利益攫取的帮手,防止公众提前囤油、避免石油集团利益受损是真,维护市场秩序则更像是一个借口。
在此语境下,相关部门显然在信息发布上造成对政府公信的损害,受到了舆论挞伐。其实,仔细回顾近期发改委面对调价问题上的踌躇辗转,公众对相关信息的质疑由来已久。自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式实施后,根据定价机制计算出的调价预期一再放空,这不仅让备受折腾的车主颇有怨言,还曾一度引发业界“定价机制运转不到位”的质疑。而未能及时公布涨跌因由的发改委,也因此陷入了“朝令夕改”的公信力危机。
(责任编辑:芜湖_艾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