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申论指导:解决申论语言困境三要素(2)
2011-09-15 11:44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作者:芜湖华图 来源:芜湖华图构建严谨的申论思维体系是破解申论语言困境的关键。所谓的申论思维体系,通俗说就是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通常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资源型,另一种是目标型的,而对于申论科目考试而言,主要体现在目标型,即被告之完成所要达到的标准,为之做出某些具体的行为。所以在回答申论题目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是为了完成题干所要求的目标,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达到,即对待该问题是如何思考的,例如2011年国考省部级,“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从材料中的“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这一句话可以得出,对于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命题者是从治黄工程和黄河水文、植保两个角度去阐释的,而两个角度正是我们所说的思维体系,即对问题的思考方式。而这一点已经在申论科目考查中经常得以体现,尤其是国考和联考最为典型。
明晰目的值是破解申论语言困境的重要手段。许多的考生在作答申论题目时都会觉得基本方向是存在了,但是仍然需要大量的语言布局才能完成,也会以此初步感触到申论的难易之一在于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显性程度,都期望能通过阅读直接找到答案,当然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会越来越少,当材料中可以提供用来解题的要素越来越少的时候,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来行文,那么这些语言的来源又要依赖什么,这就是明晰目的值最大的意义。所谓的目的值,就是你在思维体系之下的各个环节上需要写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例如,2009年国考,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在分析环节中,明确目的值是为了分析出其观点是具有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两面,因此,在分析合理性时只要达到阐释清“提高粮价的确有利于解决粮食问题“即可,如此,在思维体系的支撑,目的值的指引下,语言自然会推理出来,如粮食的价格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粮食价格的上涨确实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和土地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保障粮食的产量,从而缓解粮食紧张问题。
提高行文规范度是破解申论语言困境的重要目的。具备严谨的申论思维体系,同时也明确所要达到和完成的目的值,这些都是解决语言困境的宏观性工程,即知道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这时就需要最后一步,将这些已确立的目标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而在申论学习过程中,会因为其独特性而体会到申论独有的语言方式,即与其考察的方向相关的语言,比如申论通常某一个或几个社会问题或现象,而往往在阐释一个问题和现象的时候,又都是按照围绕问题的表现、影响、原因、对策等来进行的,因此,在语言储备方面,尽可能的拓宽语言的来源,涉猎更多的领域,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但重点积累和运用与社会问题的几个要素相关的语言即可建议广大考生多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等文件,一方面该报告立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命题,比较契合申论考察的方向和特点,另一方面其语言表达是出自于政府之手,为最规范之标准。
(责任编辑:芜湖_艾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