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553-4813916
0553-3831519
芜湖分校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教授认为除求助媒体或热线,法律诉讼是解决问题的正规渠道,但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比较粗,人们的法律意识也相对薄弱,另外诉讼的成本较高、案件判决的不公正都影响了人们环境维权的“无所作为”,但“有作为”的数字应该比五年前有很大的进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我国环保系统1999年接收群众来信来访31.9万,2004年这一数字已高达52万,呈不断攀升之势。有关专家分析,由于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强大惯性,中国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但公众的环保权利已逐渐觉醒,伴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更多环境问题的曝光,将有更多的人选择环保维权之路。

    来自环保部的一位官员表示,西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和行动群体都远远高于中国,普通公众对公共品属性的环保事业的参与度更高、更持久,也更专业。

    这位官员的观点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得到了印证。一项对人们环保行为的调查显示,人们最经常的环保行为是 “节约用水/煤/家用天然气”、“公共场所中节水/电/不乱丢垃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车对空气的污染”。其他如“生活垃圾分类”、“用清洁或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或有害能源”、“参加公益环保活动”等方面仍然较弱。从调查结果看,人们更容易进行一些技术含量低、成本低、门槛低的行动,在参与需要更多精力、财力或专业知识的行为方面还比较薄弱。专家分析,提高人们环保行动的软硬件条件还没有完全跟上,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或消费习惯非短期所为,需要政府和社会更持久的宣传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

    另一方面,中国公众的环保行为和环保理念有相当的差距。相对93.9%的网友认为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严重”(67%)或“比较严重”(26.8%)的比例,仅有79.7%的人能够做到节约环保。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接近二成的人赞成“环保要暂时为经济增长让路”。这显示了中国公众环保观念上具有实用主义的哲学取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除大超市和商场执行较好外,去年6月1号开始执行的“限塑令”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P#

 

 3.尽管如此,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对过去一年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及具体的实施效果上,人们的满意度在提高:2008年的调查汇总显示,85%的人认为过去一年中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努力没有效果,而本年度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对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还是对政府的环境投入和效果,不满意的比例已经降到了50%左右。相对往年,政府在法律建设以及环保实践效果方面获得更多的认同。

    200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涵盖法律、法规、经济等各领域,包括《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与此同时,环保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在国务院出台10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中,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成为重点投资领域之一。

    2008年,环境保护投资大幅增长,中央投资达到340亿元,比上年增长百亿元。

    尽管仍然有超过50%的人认为中国生态环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继续恶化”,但2008年这一数字超过了60%,2007年则高达78.3%。这表明,公众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悲观预期正逐渐降低。

    4.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主要是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特定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循环经济促进法着力强调减量化,并且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规定:减量化,就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

    月饼等豪华包装、过度包装愈演愈烈,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针对这一现象,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此也做了相应的限制性规定:“单位和个人在设计产品包装物时,必须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在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安排的4万亿投资中,尽管直接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的为3500亿元,但其整体产生的环保效应却是无法计算的。

    在4万亿元投资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占28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占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占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占16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占1万亿元。

    从这一投资结构中不难看出,国家队这笔投资的导向非常明确,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资,更没有“两高一资”的投资。据了解,“两高一资”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在产业经济、商品贸易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将具有这三种特点的行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三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安徽人事考试网 芜湖人事考试网

(责任编辑:芜湖_艾梦婷)

经典图书

  • 安徽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