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三支一扶考试大纲
- 更多
安徽省 2025 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考试大纲
为方便广大考生复习迎考,根据《安徽省 2025 年高校毕业生 “ 三支 一扶 ” 计划招募公告》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大纲。
安徽省 2025 年高校毕业生 “ 三支一扶 ” 计划招募笔试科目包括《职 业能力测试》和《综合知识》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一、职业能力测试
(一)作答要求
《职业能力测试》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 铅笔和 橡皮等。答题前,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 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再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 涂准考证号。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自己选择的选项, 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二)测查内容、题型介绍及示例
《职业能力测试》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 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1.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 的基本能力,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
例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推行变法的政治人物与其推行的变法内容对应错 误的是:
A.商鞅—— “废井田,开阡陌”
B.王安石—— “愿预借者给之”
C.张居正—— “田亩通行丈量”
D.康有为—— “唯官山海为可耳” 答案:D
2.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 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 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等。
例题 1:
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全民共同 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通过明确 ,普 通话和方言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甚至 ,相得益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规定 | 齐头并进 | B.划分 | 互为表里 |
C.区分 | 珠联璧合 | D.界定 | 相辅相成 |
答案:D |
例题 2:
管理学作为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出现在案例之后的。只有具备 真实性、典型性、多维性的案例,才能成为教学中研究讨论的优秀母本, 由此而来的观点因为有扎实案例的支撑,也才具有生命力、说服力、参考 价值。脱离了真实案例而来的任何管理高论都是在浪费公众宝贵的时间和 热情。
这段文字中“由此而来”的“此”指的是:
A.案例 B.实践
C.管理学 D.研究讨论
答案:A
3.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 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
例题:
某单位共有 160 名员工,该单位在七月份的平均出勤率为 85%,其中 女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 90%,男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 70%,问该单位共有 男员工多少人?
A.40 B.50 C.70 D.120
答案:A
4.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词
语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 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题型一: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 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 的规律性:
答案:B
题型二: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 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
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冗余设计是指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雇、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 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某一决策 发生偏差时,留有纠偏和重新决策的余地。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冗余设计的是:
A.某物业配电室配备了两个人,即使一人有事外出,也可以保证有 人值班
B.篮球比赛中双方各出场 5 名队员,但通常每支职业篮球队有 12~ 15 人
C.某公司每年都会招一批大学生,让他们在各个岗位实习,作为储 备干部培养
D.设计部的一名员工辞职,公司立即从质检部抽人兼任,同时人力
资源部开始紧急招人 答案:D
题型三: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 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 ︰ 年龄
A.资格证 ︰ 工作 B.学生证 ︰ 身份
C.伤残证 ︰ 医疗 D.毕业证 ︰ 学位
答案:B
题型四: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 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为缓解上下班高峰时段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某市计划对这一时段进入 中心城区的私人汽车征收 10 元交通拥堵费,该费用将超过乘坐公共交通 工具进入该区域的费用。专家称,很多人会因此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 等公共交通工具,从而缓解这一时段的交通压力。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不能削弱专家的论断?
A.该市公共交通不发达
B.该市非上下班时段交通拥堵也很严重
C. 中心城区的停车费远高于要缴纳的交通拥堵费
D.私人汽车车主多为高收入人群,对 10 元交通拥堵费不以为然 答案:B
5.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复合性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 工的能力,资料通常以统计性的图表、文字材料等形式呈现。
例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20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1981 亿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 消费品零售额 339119 亿元,下降 4.0%;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52862 亿元, 下降 3.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 352453 亿元,下降 2.3%;餐饮 收入额 39527 亿元,下降 16.6%。
2020 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9.9%,饮料类增长 14.0%,烟酒类增长 5.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 降 6.6%,化妆品类增长 9.5%,金银珠宝类下降 4.7%,日用品类增长 7.5%,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 3.8%,中西药品类增长 7.8%,文化办公用品 类增长 5.8%,家具类下降 7.0%,通讯器材类增长 12.9%,建筑及装潢材料 类下降 2.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 14.5%,汽车类下降 1.8%。
2020 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97590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 长 14.8%,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4.9%。
图 2016-202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020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比 2019 年 。
A.上升 3.9% B.下降 3.9% C.上升 4.2% D.下降 4.2%
答案:B
2.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20 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与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相差 27 万亿元
B.2017-202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超过 10%的年份有 2 个
C.2020 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类、化妆品类以及家具类 增长率均高于日用品类
D.2016-202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约为 184 万亿元 答案:D
二、综合知识
(一)作答要求
《综合知识》科目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 120 分钟, 满分 100 分。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 铅笔和 橡皮等。答题前,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 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再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 涂准考证号。作答时,客观题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 涂自己选择的选项;主观题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指定区域内作答。不按要求作答一律无效。本科目作答过程中不得使用 涂改液、胶带纸。
(二)考试内容
主要测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开展“三支一扶”工作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和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时事政治、公文处 理和写作能力等。
1.政治理论
熟悉并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悉并掌 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重点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具体要求以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 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掌握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 会精神。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2.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 述。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 发展,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乡村振兴促进法。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2)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 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
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树 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3)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 安全。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做好产业、就业帮扶,增强脱贫群众内生 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4) 乡村产业发展。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展 绿色食品产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农文旅融合发展。农村电子商 务和快递物流配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5) 乡村建设。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分类建设、从 容建设,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分类编制村庄规划。传 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度、 人居环境舒适度。
(6)乡村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清单 制、积分制。平安乡村建设,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六尺巷工作法”。电信 网络诈骗宣传防范。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反 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7)农村改革。安徽农村改革历程。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改革。盘活农村闲置住房。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突出问题整治。 新一轮林长制改革。
3.时事政治
主要测查对重大时事了解。具体包括 2024 年 10 月 1 日以来发生的重 大事件。
4.公文处理和写作能力
公文处理主要测查公文处理能力。能够了解公文的概念、特点、种类、 格式、行文关系和行文规则,以及发文、收文程序等。能够按照作答要求 草拟常见公文。
写作主要测查阅读理解、文字表达等能力。能够阅读、理解给定资料, 并按照要求撰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