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面试热点:我国收入差距缩小拐点或已经来临(2)
2012-04-11 15:42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作者:芜湖华图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收入差距拐点出现的原因
人口转型和刘易斯拐点来临,劳动者工资迅速上涨。近几年,劳动者工资上涨幅度较大,这是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供大于求到供不应求的转折点)出现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速,劳动人口比重开始出现转折性变化。2011年15岁—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4.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旺盛。一旦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于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的“价格”工资自然会上涨。2004年沿海省份开始出现“用工荒”,现在已经扩展到内地省份。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企业采取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的手段以招聘到合适的工人。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意味着劳动者工资开始脱离“生存工资”水平,并持续保持上升态势。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3708元,比2005年增长75.8%;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431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在城乡居民工资都大幅上涨的同时,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趋于缩小。
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不同学历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收入比稳中有降。根据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我国粗文盲率下降到5.91%,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4年。教育的普及对教育收益率(每多受一年教育带来的收入增长率)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取向的改革,使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得以实现,居民的教育收益率从较低水平提高到10%左右,这也是不同受教育水平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高学历劳动者不再稀缺,教育收益率逐渐稳定,不同学历劳动者的工资比不再上升,近年来甚至出现工资趋同的现象,不同学历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随着我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教育公平得到保障,教育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惠农政策持续加力,农民增收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问题,着力促进农村改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水平的提升,20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趋势。农产品价格走高固然会推动社会总体价格水平上涨,但也意味着农民收入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之间存在价格剪刀差,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农产品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形式。同时,农业生产率逐年提高。以粮食为例,2010年粮食单产较2005年提高7.1%,因单产提高带来的粮食增产约3450万吨,占粮食增产总量的55%左右。随着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未来农民收入提高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收入再分配政策不断完善,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随着收入分配问题重要性的日益上升,中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一系列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相继出台。近年来,各地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完善,覆盖面迅速扩大;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持续提高;教育领域加大了对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补贴,各级教育累计每年补贴支出数百亿元。低收入群体从这些政策中受益良多,居民家庭转移性收入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1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
更多2012安徽公务员考试面试资料请查看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芜湖_艾梦婷)